近日,新区管委、山东海洋集团、万泽丰公司三方正式签订《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项目投资合作协议》。
试验区项目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思想的具体实践。以加快推进深远海开发为目标,以黄海冷水团科学开发为试点,突破我国深海高价值鱼类养殖“卡脖子”技术,解决三文鱼高度依赖进口瓶颈,拓展蓝色经济发展新空间,打造全国首个深远海养殖试验示范区。
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,着眼于项目园区化、产业集群化,以陆上、近海、远海接力养殖为基础,将重点突破三文鱼苗种繁育技术国产化、国产多联疫苗的集成整合,依托深远海养殖装备的现代化等关键技术,建成“陆基产业园区+深远海产业园区”陆海接力的养殖模式。其中,陆基产业园区拟建立综合控制中心,并打造三大产业园区,即苗种培育产业园区、海水驯化及成品鱼精深加工产业园区、科技研发及专家人才配套园区;深远海产业园区拟打造依托大型养殖装备平台的“1+N”全新深远海养殖模式,即“中央综合管理平台+多个分布式网箱”集群式养殖模式。项目建成后,将打破我国三文鱼依赖进口的瓶颈,实现鱼苗、疫苗等核心卡脖子环节技术突破,打造苗种繁育、海水驯化、深远海养殖、配套饲料、冷链物流加工的全产业链示范工程,为我国全面发展深远海养殖提供可复制经验。
自年初签署合作以来,新区与山东海洋集团按照“系统谋划、远近结合、快速突破”原则,聚焦“种业研发链、海水驯化链、养殖平台链、产品贸易链”四个关键环节,实施工程化推进,快速打通产业链,形成苗种繁育—驯化养殖—装备建造—产品储运与营销等全链条发展模式,初步形成“海上有设施、陆上有基地、网箱有活鱼、市场有产品”的阶段性成效。
一是坚持规划引领。编制了《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》《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产业开发规划》《国家深远海养殖试验区养殖技术规范》,为试验区开发建设制定了纲领性文件和技术规范标准。
二是确立运营主体。2月24日,新区与山东海洋集团、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签订试验区三方共建协议。5月17日,山东海洋集团全资设立了山东深远海发展有限公司。6月25日,试验区开发建设运营管理主体——山东深远海绿色养殖有限公司成立,各项工作进入常态化推进阶段。
三是实现规模化收鱼。6月,“深蓝一号”网箱首次实施规模化收鱼,单鱼平均重量超过4kg,成活率达到80%,共收三文鱼15.6万尾,品质达到欧盟出口标准,标志着我国首次规模化养殖高价值鱼类取得成功。
四是综合管理平台就位。在全球范围内锁定两座中央综合管理平台,9月22日,Atlantic Amsterdam平台运抵青岛北船进行升级改造,9月23日,High Island VII平台(居住能力为100人)抵达试验区海域并安装到位,配套提供养殖看护、物资储备、海洋实验、信息通讯、直升飞机交通等功能,标志着深远海养殖“1+N”新模式初步搭建和产业规模化生产模式的成功开启。
五是建立东西合作模式。充分借力山西沁水等地山区冷水资源优势,养殖鱼苗30万尾,平均1公斤/尾,计划11月将鱼苗投放到“深蓝一号”网箱养殖。精准扶持西部地区农商户,推动东西地区协同发展,同时实现了山海接力、陆海一体化发展。
预计到2025年,建成“1(中央综合管理平台)+12(分布式大型深水网箱)”的深远海产业园装备集群,养殖水体达到170万立方米,可年产中高端鲑鳟成品鱼800万尾,产量4万吨,直接收入可达40亿元,项目阶段投资约50亿元,综合年产值将超过100亿元。
区海洋发展局
海洋投资集团